文章薈集

皮膚科

皮膚癬

標籤: 皮膚癬 , 抗癬藥物 , 外用藥物

2016月09月23日 作者:藥物教育資源中心

藥劑師教你認識皮膚癬

皮膚病是常見的疾病,而由於病情通常比較輕微,市民大多會先去藥房買一些藥膏自用,或情況嚴重時才去求醫。有見及此,我們有需要讓大家認識常見的皮膚小毛病,令大家明白甚麼是適當的治療及甚麼時候應該求醫,而不應自理。

皮膚癬是由寄生於皮膚的黴菌(真菌)所引發的傳染性皮膚病。黴菌是一種寄生性的微生物,最喜歡寄生於潮濕的環境。

在人體中常見的皮膚癬有以下幾種:

  • 腳癬(俗稱香港腳):通常感染腳趾間的皮膚,可能出現水泡、腳臭、紅腫、皮膚乾裂脫落的病徵,患處會十分痕癢。
  • 體癬:包括一切感染身軀皮膚的癬,例如感染軀幹的金錢癬及感染腹股溝的股癬等。
  • 甲癬(俗稱灰甲):感染腳趾甲和手指甲的皮膚癬,而以腳趾甲較為常見。指 / 趾甲會變色、變形、加厚等。
  • 汗斑:為黴菌感染一種,皮膚呈淺色斑,患處會感痕癢。

 

抗癬藥物

抗癬藥可分為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兩種。

一般情況下外用的抗癬藥已足夠治療一般性的皮膚癬;內服藥主要用於甲癬,或用於對外用藥物無效的皮膚癬。

1. 外用藥物, 例子:

藥膏:Clotrimazole 1%、Ketoconazole 2%、Miconazole 2%、Terbinafine 1%

水劑:Tioconazole、Ciclopirox 8%、Amorofine 5%

  • 大部分外用抗癬藥都可以在有藥劑師當值和監管下的藥房購買。
  • 外用藥物有藥膏和水劑,用時塗在患處。由於只有水劑可以滲透指 / 趾甲,所以治療甲癬應使用水劑藥物。
  • 在塗抹抗癬藥前,應先用清水潔淨患處皮膚。
  • 如在使用外用藥有皮膚過敏、紅腫、發癢等現象,應請教醫生或藥劑師。

 

  • 含有類固醇的藥膏,塗在皮膚癬患處後痕癢可能會得到舒緩。但是,止癢只是短暫的效果,類固醇反而會助長黴菌的生長而導致病情耽誤或惡化,所以患者切勿在沒有醫護人員指導下自行使用。

 

2. 口服藥物, 例子: Griseofulvin、Itraconazole、Terbinafine

  • 口服抗癬藥全都是處方藥物,必須有醫生處方,經醫生診斷方能服用。
  • 口服藥物治療期比較長,例如服用口服藥物治療甲癬須要定期服藥長達三至十二個月或以上,所以患者必須有恆心,服用藥物至指 / 趾甲完全康復。
  • 口服藥物的副作用一般不多,常見的有胃部不適、腹瀉及頭痛,飽肚服用已可減輕不適反應。口服藥物可影響肝臟,患者需要定期驗血檢查肝功能。
  • 部分抗癬藥的藥物相互作用較多,所以服藥期間不可隨意使用其他藥物,如有需要必須向醫護人員表明以免影響藥物效果。

 

 

非藥物治療及預防方法

由於療程較長,患者在治療皮膚癬時需要保持耐心,並要小心處理患處,避免受細菌感染。保持患處清潔,亦可避免皮膚癬復發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及預防皮膚癬的建議:

  • 注意個人衞生,沐浴時要仔細清潔皮膚及雙腳。
  • 經常保持身體乾爽,如沐浴後應盡快抹乾身體,趾縫要徹底抹乾。
  • 腳癬患者應穿著乾爽通風的鞋子及乾淨吸汗的棉襪子,不應穿尼龍襪,襪子也要經常替換。鞋履要替換穿著及經常保持乾爽。
  • 避免穿著緊身或焗身的內衣褲,最好選擇可吸汗的棉質衣物。
  • 衣物及浴巾要每天洗換。
  • 勿與他人共用衣服鞋襪、毛巾及個人用品如梳子、頭飾、帽子及枕頭。
  • 觸碰患處之後必須洗手,以免皮膚癬蔓延到身體其他地方。
  • 糖尿病患者,除了注意個人衞生之外,亦要經常留意皮膚狀況及作適當的護理,尤其是足部,以減低感染皮膚癬的機會。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