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國際藥聞: 十個你要知道關於抗抑鬱藥的重點

標籤: 抗抑鬱藥 , 抑鬱症

2018 月 08 月 08 日

1.      不同的藥物適合不同的人

每個人對同一種抗抑鬱藥的反應也不一樣,因此病人可能需要嘗試不同的抗抑鬱藥,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。

 

2.      療程需要一段時間才生效

病人通常會在療程開始後1到3個星期才感覺到病情有所改善,但要在大約6到8星期後才會體驗到藥物的最大功效。

 

3.      一些副作用只是暫時性,一些則是持續性

所有抗抑鬱藥都有一些副作用,但各人對同一種藥物的反應亦會因人而異。某些副作用(例如:失眠、噁心、頭暈)可能在療程開始後幾星期就會減弱,但一些副作用(例如:性功能失調)可能會持續存在。

 

4.      跟醫生的溝通非常重要

假如藥物的副作用難以控制,便應該跟醫生說明。醫生可嘗試減少藥物的劑量,或者選用另一種抗抑鬱藥。心理治療(例如「認知行為療法」)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。

 

5.      給自己時間康復

病情好轉後,病人應該繼續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(一般人需要服用6到12個月)。這有助減低將來停藥後抑鬱症復發的風險。

 

6.      不要突然停藥

抗抑鬱藥的劑量,需要經過數星期的時間循序漸進地調校。突然停藥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,例如頭暈、噁心、坐立不安等等。當完成療程時,應跟醫生商量,共同製訂一個合適的停藥方案。

 

7.      認識藥物的相互作用

部份抗抑鬱藥會增加身體的血清素(一種大腦的神經遞質)。同時服用這些抗抑鬱藥和其他可以增加血清素的藥物,可能會引起名為「血清素症候群」 (serotonin syndrome) 的嚴重不良反應。

 

「血清素症候群」的徵狀包括:神智不清、出汗、坐立不安、手震、腹瀉等等。

可能增加血清素症候群風險的常用藥物包括:止咳藥(如Dextromethorphan)、偏頭痛藥、某些止痛藥(如Tramadol)和某些抗生素(如Linezolid)等等。

 

8.      先用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應對輕度抑鬱

病人可以每周安排一段時間做喜歡的活動。運動(特別是團體運動)可以幫助病人康復。其他非藥物治療包括均衡飲食和戒除煙酒。記住活動計劃要實際,從小活動入手。

 

9.      心理治療對部份病人可能更有幫助

對患有輕度抑鬱症的病人,心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更有效,因此建議先嘗試心理治療。認知行為療法 (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) 是一種談話療法,對於中度抑鬱症患者的成效跟藥物治療相近,但效果可以維持更久。

 

10.  嚴重的抑鬱症病人要使用藥物治療

假如病人患有嚴重抑鬱症,建議使用藥物治療。當病情開始好轉後,心理治療也可能對病情有幫助。

 

資料來源:

http://www.nps.org.au/conditions/mental-health-conditions/mood-disorders/depression/for-individuals/medicines-for-depression-antidepressants/10-things-you-should-know-about-antidepressants

 

文章翻譯: 註冊藥劑師 Shu-Nam Hui

文章覆核: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劑師


分類文章標籤: 抗抑鬱藥 , 抑鬱症


其他相關文章

藥到病除:抗抑鬱藥治胃功能失調...

2019 月 12 月 18 日

都市人工作忙碌、學業及生活壓力大,部分人或因而出現腸胃問題。研究指出香港有高達11%市民患有胃功能失調,即患者出現持續腸...

掌握醫療大數據 用藥更精準

2018 月 11 月 15 日

大數據(Big Data)是商界近年關注課題,是用於分析、策劃、行銷的重要資料。

抗抑鬱藥當聰明丸 藥房濫售賣通...

2018 月 10 月 01 日

衞生署欠監管,精神科藥物通街賣。不少家長將專治過度活躍症的興奮劑,當「聰明藥」讓子女服用,一度引起關注,近日抗抑鬱藥「血...

淺談抑鬱症

2019 月 07 月 05 日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令情緒低落。但如低落情緒揮之不去,並持續影響日常工作,那就可能是抑鬱症的徵狀。

藥到病除:一成長者呈抑鬱 心理...

2018 月 03 月 26 日

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協助下,在去年八月至九月訪問了一千三百卅二名香港市民。調查發現,至少一成長者有抑...

國際藥聞: 曾中風者較容易受到...

2017 月 10 月 05 日

現時全球大約有三千萬名曾經中風的存活者,單單於二零一三年其間,便有超過一千萬人曾經中風。

更多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