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醫藥透視

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治療

認識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

標籤: 專注力失調 , 過度活躍症 , ADHD , 專注力不足

2017月05月31日 作者:藥物教育資源中心

多小孩都會有頑皮的時候。他們大多數精力旺盛,跑來跑去,吵吵鬧鬧,不能集中精神做指定的工作。然而,大部分的小孩只會間中出現這些情況,不至於太嚴重而影響到日常生活。但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 (Attention     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簡稱ADHD)的小孩情況會比同年齡的小孩明顯較差,導致學習、社交及家庭生活上經常遇上障礙,大大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。

 

根據臨床硏究統計,香港兒童的ADHD發病率大約是6.1%,相等於每15名兒童當中便有一名患有ADHD;大概六成患者的病徵可能會持續至成年階段。1,2近年,全港兒童確診個案有上升的趨勢,估計是因為家長對小孩子的成長特別緊張,並且對此病增加了認知,所以有愈來愈多小朋友能夠及早被發現ADHD的問題。3然而,成年人也有機會患上ADHD,發病率約為4.4%,即每25名成人便有1名患者。4若父母懷疑自己的孩子患有ADHD,應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,盡早帶同孩子尋求專業評估。

 

ADHD的 3大症狀3類型

ADHD患者主要有大症狀,包括專注力失調、衝動行為及過度活躍。而根據症狀,ADHD主要可分為3大類型5

1.      專注力不足型

只出現專注力失調的症狀,通常要到中學時期才被發現,他們的認知速度亦較慢。

2.      度活躍/衝動型

只出現衝動/過度活躍症狀,常見於未入學的小孩

3.      專注力不足型及過度活躍的復合型

孩子同時出現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的症狀,這類型是最常見的。

 

以專注力不足為例,醫生會主要觀察孩子是否擁有9種病徵,包括: 難以注意細節、難以按照指引做事、難以長時間專注於同一件事情等等。若12歲前的兒童於不同場合出現6種或以上的徵狀,並且情況持續半年,對日常生活做成影響,醫生便會懷疑孩子患有ADHD。

 

為何兒童會患上ADHD?

雖然醫學界還未完全找出ADHD的成因,但相信遺傳基因、環境因素及腦部發育出現差異都有可能導致ADHD。研究顯示,ADHD患者腦內的傳遞物 (多巴胺、去腎上腺素等) 出現失衡狀況,導致腦部負責專注力、自我克制、組織計劃等功能不能作出適當調節,繼而引致孩子出現專注力失調、衝動行為、過度活躍的症狀。其實,幼稚園至初小時期是治療ADHD的最佳時機,因為兒童處於身心成長及學習的重要階段。延誤診斷及治療不單會延續ADHD的症狀,更會在兒童日常生活中衍生出不同問題,包括學習進度緩慢、社交出現困難、自我形象低落等等。6

 

治療ADHD有甚麼方法?

目前已有多種方法 (如社交訓練、行為治療、藥物治療等等) 可以幫助患有ADHD的兒童及青少年改善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的問題。研究亦指行為治療配合有規律的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ADHD症狀。7

 

藥物治療主要透過平衡腦部傳遞物失衡而改善ADHD的症狀。現今第一線的治療藥物為刺激中樞神經藥物,如Methylphenidate。這類藥物已經被世界各地廣泛使用超過50年以上,藥效及安全性都經過長時間驗證。部份患者可能需要服食第二線的治療藥物(非刺激中樞神經藥物),如Atomoxetine,才能舒緩病情。

 

最後,任何治療方案都有賴患者持之以恆地接受治療或服藥。如患者或家人在治療上遇到甚麼問題,不妨尋求專業人士協助。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1 Attention –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adults, Raguraman Jankirman & Tony Benning

2 Harpin A V. The effect of ADHD on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, their family, and community from preschool to adult life. Arch Dis Child. 2005; 90(Suppl 1):i2-7.

3 http://health.appledaily.com.hk/medical-news/20170214/8179/

4 Kessler RC, Adler L, BarkleyR, et al. The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adult ADHD in the United States: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. Am J Psychiatry 2006; 163;716-723.

5 http://www.dhcas.gov.hk/tc_chi/health_pro/develop_dis_adhd.html

 

6 Langley K, Fowler T, Ford T, et al. Adolescent clinical outcomes for young people with attention-deficient hyperactivity disorder. Br J Psychiatry 2010;196:235-240.

 

7 The MTA Cooperative Group: A 14-Month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 (ADHD) . Arch Gen Psychiatry 1999;56:1073-108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