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醫藥透視

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治療

如何與ADHD子女相處

標籤: 專注力不足 , 過度活躍症 , ADHD , 行為治療 , 藥物治療

2017月10月19日 作者:精神科專科譚鳳翎醫生

積極正面 身教更重要

 

「懶散」、「大頭蝦」、「坐唔定,周身郁」……對於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(ADHD)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來說,這類投訴實在多不勝數。ADHD孩子在學習時難以維持專注力,很多時候無法專心聆聽別人說話,粗心大意而經常犯錯,難以完成指定的工作。老師常因學業或課堂表現責備孩子,孩子自然變得缺乏自信心。

 

家庭又是另一個戰場。孩子做功課總是拖拖拉拉,不是去洗手間、就是喝水,總之不能好好的坐下來。家長只好陪伴在側一起溫習,有時忍不住出言薄責,親子關係難免出現裂痕。

 

長時間面對ADHD孩子,家長很容易會覺得氣餒無助、心力交瘁。可是,家長才是孩子最親密和最信任的人,家長的態度絕對是成功治療的重要因素。

 

家長在孩子被確診ADHD時,很多時候未必可以一下子接受這個診斷。家長應先理解清楚ADHD的病徵,例如組織力欠佳、健忘、不專心和多動等,不要誤以為孩子是故意做一些不好的行為來激怒家長。家長在指導孩子時亦需要留意指示是否簡單清晰,因為ADHD孩子的組織力欠佳,未必可以掌握得到家長複雜的要求。

 

另一方面,家長也不能過分保護孩子。有些家長可能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非常著緊,每一件事都照顧周到;有些家長則將所有情況都當成是病徵,令孩子以為自己被確診ADHD就是一面擋箭牌,變得凡事倚賴,不能獨立處理問題。因此,家長要為事情的對錯定下清晰的界線,一視同仁,絕不能因為孩子有ADHD,就特別寬鬆或嚴厲。

 

在揀選學校時,家長應留意學校能否提供額外支援,若學校很重視成績或過於催谷,可能未必適合ADHD孩子。如果家長能和校方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,將有助了解孩子在學習、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上遇到的問題和提供需要的協助。

 

現今的藥物和其他行為治療可以有效改善ADHD的徵狀。家長積極為孩子尋求治療,聽從醫生的意見,接受針對性的治療,定期覆診,假以時日,孩子的情況必定能大大改善。只有真心接受孩子,了解他們的需要,才有助他們重拾自信,健康快樂地成長。

 

(鳴謝 Janssen, a division of Johnson & Johnson (HK) Ltd.支持)